哈希表

map 是一个无序的 key/value 对的集合,同一个 key 只会出现一次。

哈希表的设计原理

哈希表其实是数组的扩展。哈希表是利用数组可以根据下标随机访问(时间复杂度是 O(1))这一特性来实现快速查找的。

哈希函数

哈希表是通过哈希函数将 key 转化为数组的下标,然后将数据存储在数组下标对应的位置。查询时,也是同样的使用哈希函数计算出数组下标,从下标对应的位置取出数据。

map-seek-addr

哈希函数的基本要求:

  1. 哈希函数计算出来的值是一个非负整数。
  2. 如果 key1 == key2 那么 hash(key1) == hash(key2)
  3. 如果 key1 != key2 那么 hash(key1) != hash(key2)

第三点,想要实现一个不同的 key 对应的哈希值绝对不一样的哈希函数,几乎是不可能的,也就说无法避免哈希冲突

常用的处理哈希冲突的方法有两种:开放寻址法链表法

开放寻址法

开放寻址法核心思想是,如果出现了哈希冲突,就重新探测一个空闲位置,将其插入。

map-seek-addr

上图蓝色表示已经插入的元素,key9 哈希后得到的数组下标为 6,但是已经有数据了,产生了冲突。那么就按顺序向后查找直到找到一个空闲的位置,如果到数组的尾部都没有找到空闲的位置,就从头开始继续找。 上图最终找到位置 1 并插入元素。

查找的逻辑和插入类似,从哈希函数计算出来的下标位置开始查找,比较数组中下标位置的元素和要查找的元素。如果相等,则说明就是要找的元素;否则就顺序往后依次查找。直到找到数组中的空闲位置,还没有找到,就说明要查找的元素并没有在哈希表中。

可以看出当数组中空闲位置不多的时候,哈希冲突的概率就会大大提高。装载因子(load factor)就是用来表示空位的多少。

装载因子=已插入的元素个数/哈希表的长度

装载因子越大,说明空闲位置越少,冲突越多,哈希表的性能会下降。

链表法

链表法是最常见的哈希冲突的解决办法。在哈希表中,每个桶(bucket)会对应一条链表,所有哈希值相同的元素都放到相同桶对应的链表中。

map-link

插入时,哈希函数计算后得出存放在几号桶,然后遍历桶中的链表了:

  • 找到键相同的键值对,则更新键对应的值;
  • 没有找到键相同的键值对,则在链表的末尾追加新的键值对

链表法实现的哈希表的装载因子:

装载因子=已插入的元素个数/桶数量

Go map 原理

表示 map 的结构体是 hmap

// src/runtime/map.go
type hmap struct {
    // 哈希表中的元素数量 
	count     int        
	// 状态标识,主要是 goroutine 写入和扩容机制的相关状态控制。并发读写的判断条件之一就是该值
	flags     uint8
	// 哈希表持有的 buckets 数量,但是因为哈希表中桶的数量都 2 的倍数,
	// 所以该字段会存储对数,也就是 len(buckets) == 2^B
	B         uint8
	// 溢出桶的数量
	noverflow uint16     
    // 哈希种子,它能为哈希函数的结果引入随机性,这个值在创建哈希表时确定,并在调用哈希函数时作为参数传入
	hash0     uint32
    // 指向 buckets 数组,长度为 2^B
	buckets   unsafe.Pointer  
    // 哈希在扩容时用于保存之前 buckets 的字段
	// 等量扩容的时候,buckets 长度和 oldbuckets 相等
	// 双倍扩容的时候,buckets 长度是 oldbuckets 的两倍
	oldbuckets unsafe.Pointer
	// 迁移进度,小于此地址的 buckets 是已迁移完成的
	nevacuate  uintptr         
	extra *mapextra
}

type mapextra struct {
    // hmap.buckets (当前)溢出桶的指针地址
	overflow    *[]*bmap
	// 为 hmap.oldbuckets (旧)溢出桶的指针地址
	oldoverflow *[]*bmap
    // 为空闲溢出桶的指针地址
	nextOverflow *bmap     
}

hmap.buckets 就是指向一个 bmap 数组。bmap 的结构体:

type bmap struct {
	tophash [bucketCnt]uint8
}

// 编译时,编译器会推导键值对占用内存空间的大小,然后修改 bmap 的结构
type bmap struct {
	topbits  [8]uint8
	keys     [8]keytype
	values   [8]valuetype
	pad      uintptr
	overflow uintptr
}

bmap 就是桶,一个桶里面会最多存储 8 个键值对。

bmap-struct

  1. 在桶内,会根据 key 计算出来的 hash 值的高 8 位来决定 key 存储在桶中的位置。
  2. key 和 value 是分别放在一块连续的内存,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节省内存。例如一个 map[int64]int8 类型的 map,如果按照 key1/value1/key2/value2 ... 这样的形式来存储,那么内存对齐每个 key/value 都需要 padding 7 个字节。 分开连续存储的话,就只需要在最后 padding 一次。
  3. 每个桶只能存储 8 个 key/value,如果有更多的 key 放入当前桶,就需要一个溢出桶,通过 overflow 指针连接起来。

hmap

初始化

初始化 map

hash := map[string]int{
	"1": 2,
	"3": 4,
	"5": 6,
}
hash2 := make(map[string]int, 3)

不管是使用字面量还是 make 初始化 map,最后都是调用 makemap 函数:

func makemap(t *maptype, hint int, h *hmap) *hmap {
	// ...
	// initialize Hmap
	if h == nil {
		h = new(hmap)
	}
	// 获取一个随机的哈希种子
	h.hash0 = fastrand()
	
	// 根据传入的 hint 计算出需要的最小需要的桶的数量
	B := uint8(0)
	for overLoadFactor(hint, B) {
		B++
	}
	h.B = B

	// 初始化 hash table
	// 如果 B 等于 0,那么 buckets 就会在赋值的时候再分配
	// 如果 hint 长度比较大,分配内存会花费长一点
	if h.B != 0 {
		var nextOverflow *bmap
		// makeBucketArray 根据传入的 B 计算出的需要创建的桶数量
		// 并在内存中分配一片连续的空间用于存储数据
		h.buckets, nextOverflow = makeBucketArray(t, h.B, nil)
		if nextOverflow != nil {
			h.extra = new(mapextra)
			h.extra.nextOverflow = nextOverflow
		}
	}

	return h
}

预分配的溢出桶和正常桶是在一块连续的内存中。

查询

查询 map 中的值:

v := hash[key]
v, ok := hash[key]

这两种查询方式会被转换成 mapaccess1mapaccess2 函数,两个函数基本一样,不过 mapaccess2 函数的返回值多了一个 bool 类型。

查询过程:

map-get

1. 计算哈希值

通过哈希函数和种子获取当前 key 的 64 位的哈希值(64 位机)。以上图哈希值:11010111 | 110000110110110010001111001010100010010110010101001 │ 00011 为例。

2. 计算这个 key 要放在哪个桶

根据哈希值的 Bhmap.B)个 bit 位来计算,也就是 00011,十进制的值是 3,那么就是 3 号桶。

3. 计算这个 key 在桶内的位置

根据哈希值的高 8 位,也就是 10010111,十进制的值是 151,先用 151 和桶内存储的 tophash 比较,再比较桶内的存储的 key 和传入的 key,这种方式可以优化桶内的读写速度。

// src/runtime/map.go#L434 mapaccess1
for i := uintptr(0); i < bucketCnt; i++ {
	// 先比较 tophash,如果不相等,就直接进入下次循环
    if b.tophash[i] != top {
        if b.tophash[i] == emptyRest {
            break bucketloop
        }
        continue
    }
	// ...
	// 再比较桶内的 key 和传入的 key,如果相等,再获取目标值的指针
    if t.Key.Equal(key, k) {
		// ...
    }
}

计算在几号桶用的是后 B 位,tophash 使用的是高 8 位,这种方式可以避免一个桶内出现大量相同的 tophash,影响读写的性能。

如果当前桶中没有找到 key,而且存在溢出桶,那么会接着遍历所有的溢出桶中的数据。

写入

写入 map 和查询 map 的实现原理类似,计算哈希值和存放在哪个桶,然后遍历当前桶和溢出桶的数据:

  • 如果当前 key 不存在,则通过偏移量存储到桶中
  • 如果已经存在,则返回 value 的内存地址,赋值操作是在编译期执行的。
  • 如果桶已满,则会创建新桶或者使用空闲的溢出桶,添加到已有桶的末尾,noverflow 计数加 1。

扩容

随着 map 中写入的 key/value 增多,装载因子会越来越大,哈希冲突的概率越来越大,性能会跟着下降。如果大量的 key 都落入到同一个桶中,哈希表会退化成链表,查询的时间复杂度会从 O(1) 退化到 O(n)

所以当装载因子大到一定程度之后,哈希表就不得不进行扩容。

Go map 在什么时候会触发扩容?

func mapassign(t *maptype, h *hmap, key unsafe.Pointer) unsafe.Pointer {
// src/runtime/map.go mapassign
// If we hit the max load factor or we have too many overflow buckets,
// and we're not already in the middle of growing, start growing.
    if !h.growing() && (overLoadFactor(h.count+1, h.B) || tooManyOverflowBuckets(h.noverflow, h.B)) {
		hashGrow(t, h)
		goto again // Growing the table invalidates everything, so try again
    }
}
  1. 装载因子超过阈值 6.5。
  2. 溢出桶的数量过多:
    • B < 15 时,如果溢出桶的数量超多 2^B 则触发扩容。
    • B >= 15 时,如果溢出桶的数量超过 2^15 则触发扩容。

为什么溢出桶过多需要进行扩容?

什么情况下会出现装载因子很小不超过阈值,但是溢出桶过多的情况?

先插入很多元素,导致创建了很多桶,但是未达到阈值,并没有触发扩容。之后再删除元素,降低元素的总量。反复执行前面的步骤,但是又不会触发扩容,就会导致创建了很多溢出桶,但是 map 中的 key 分布的很分散。导致查询和插入的效率很低。

渐进式扩容

扩容需要把原有的 buckets 中的数据迁移到新的 buckets 中。如果一个哈希表当前大小为 1GB,扩容为原来的两倍大小,那就需要对 1GB 的数据重新计算哈希值,并且从原来的内存空间搬移到新的内存空间,这是非常耗时的操作。

所以 map 的扩容采用的是一种渐进式的方式,将迁移的操作穿插在插入操作的过程中,分批完成。

大概思路就是:

当有新的 key/value 要插入时,将这个 key/value 插入到新 buckets 中,并且从老的 buckets 中拿出一个 key/value 放入到新 buckets。每次插入一个 key/value,都重复上面的过程。经过多次插入操作之后,老的 buckets 中的数据就一点一点全部迁移到新的 buckets 中了。 这样不用一次性将数据迁移,插入操作就都变得很快了。

对于查询操作,为了兼容了新、老 buckets 中的数据,会先从新 buckets 中查找,如果没有找到,再去老的 buckets 中查找。

对于条件 2 溢出桶的数量过多

申请的新的 buckets 数量和原有的 buckets 数量是相等的,进行的是等量扩容。由于 buckets 数量不变,所以原有的数据在几号桶,迁移之后仍然在几号桶。比如原来在 0 号 bucket,到新的地方后,仍然放在 0 号 bucket。

扩容完成后,溢出桶没有了,key 都集中到了一个 bucket,更为紧凑了,提高了查找的效率。

对于条件 1 当装载因子超过阈值后

申请的新的 buckets 数量和原有的 buckets 数量的 2 倍,也就是 B+1。桶的数量改变了,那么 key 的哈希值要重新计算,才能决定它到底落在哪个 bucket。

例如,原来 B=5,根据出 key 的哈希值的后 5 位,就能决定它落在哪个 bucket。扩容后的 buckets 数量翻倍,B 变成了 6,因此变成哈希值的后 6 位才能决定 key 落在哪个 bucket。这叫做 rehash

map-evacuate-bucket-num

因此,某个 key 在迁移前后 bucket 序号可能会改变,取决于 rehash 之后的哈希值倒数第 6 位是 0 还是 1。

扩容完成后,老 buckets 中的 key 分裂到了 2 个新的 bucket。

迁移实现

Go map 扩容的实现在 hashGrow 函数中,hashGrow 只申请新的 buckets,但并没有马上将原有的 key/value 迁移新的 buckets 中:

func hashGrow(t *maptype, h *hmap) {
	bigger := uint8(1)
	// 溢出桶过多触发的扩容是等量扩容,bigger 设置为 0
	if !overLoadFactor(h.count+1, h.B) {
		bigger = 0
		h.flags |= sameSizeGrow
	}
    // 将原有的 buckets 挂到 oldbuckets 上
	oldbuckets := h.buckets
	// 申请新的 buckets
	newbuckets, nextOverflow := makeBucketArray(t, h.B+bigger, nil)

	flags := h.flags &^ (iterator | oldIterator)
	if h.flags&iterator != 0 {
		flags |= oldIterator
	}
    // 如果是等量扩容,bigger 为 0,B 不变
	h.B += bigger
	h.flags = flags
	// 原有的 buckets 挂到 map 的 oldbuckets 上
	h.oldbuckets = oldbuckets
	// 新申请的 buckets 挂到 buckets 上
	h.buckets = newbuckets
	// 设置迁移进度为 0
	h.nevacuate = 0
	// 溢出桶数量为 0
	h.noverflow = 0
	// ...
}

迁移是在插入数据和删除数据时,也就是 mapassignmapdelete 中进行的:

func mapassign(t *maptype, h *hmap, key unsafe.Pointer) unsafe.Pointer {
    // ... 
again:
	bucket := hash & bucketMask(h.B)
    if h.growing() {
		// 真正的迁移在 growWork 中
        growWork(t, h, bucket)
	}	
	// ...
}

func mapdelete(t *maptype, h *hmap, key unsafe.Pointer) {
    // ... 
	bucket := hash & bucketMask(h.B)
	if h.growing() {
		growWork(t, h, bucket)
	}
    // ... 
}

func (h *hmap) growing() bool {
	// oldbuckets 不为空,说明还没有迁移完成
	return h.oldbuckets != nil
}

growWork

func growWork(t *maptype, h *hmap, bucket uintptr) {
	// 确认迁移的老的 bucket 对应正在使用的 bucket
	evacuate(t, h, bucket&h.oldbucketmask())

	// 额外再迁移一个 bucket,加快迁移进度
	if h.growing() {
		evacuate(t, h, h.nevacuate)
	}
}

真正的迁移在 evacuate 函数中,它会对传入桶中的数据进行再分配。evacuate 函数每次只完成一个 bucket 的迁移工作(包括这个 bucket 链接的溢出桶),它会遍历 bucket (包括溢出桶)中得到所有 key/value 并迁移。 已迁移的 key/value 对应的 tophash 会被设置为 evacuatedEmpty,表示已经迁移。

删除

删除 map 中的 key/value

delete(hashmap, key)

delete 关键字的唯一作用就是将某一个 key/value 从哈希表中删除。会被编译器被转换成 mapdelete 方法。删除操作先是找到 key 的位置,清空 key/value,然后将 hmap.count - 1,并且对应的 tophash 设置为 Empty

map 为什么是无序的

map 在扩容后,key/value 会进行迁移,在同一个桶中的 key,有些会迁移到别的桶中,有些 key 原地不动,导致遍历 map 就无法保证顺序。

Go 底层的实现简单粗暴,直接生成一个随机数,这个随机数决定从哪里开始遍历,因此每次 for range map 的结果都是不一样的。那是因为它的起始位置根本就不固定

最后更新于